扬州列举网 > 教育培训 > 继续教育 > 学习   不是   从零开始   升大专 本科
扬州
[切换城市]

学习   不是   从零开始   升大专 本科

更新时间:2021-08-12 13:16:25 浏览次数:68次
区域: 扬州 > 邗江
地址:汇金谷3楼
学习,不是“从零开始”
编者按:
我们今天分享一个——
有关“我们如何学习”的知识。

在现代科学进步之前的古代,我们像今天一样,也是天天学习,学这学那,但我们从来都不知道“我们究竟是如何学习的”,因为以前没有脑科学与认知科学。

后来,AI(人工智能)出现了,于是人们通过观察“培养AI学习的过程”之后,我们对“自己是如何学习的”这件事,有了新的认知。今天,我就给大家汇报一下。

01

以前的人们,对于我们的“学习能力”,有两种底层的基本认知,当然,现在也是一样。

一种是:人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,我们的学习都是后天学会的。很多老百姓和科学家们,支持这个观点;

另一种则是:人一生下来,其实就什么都知道,学习的过程,就是回忆的过程。很多宗教人士与哲学家们,支持这个观点。

佛家有一个词,叫做“本自具足”,意思是,一切的信息,都储存在我们的“阿赖耶识”当中,这个也叫做“如来藏”。可惜的是,我们那个储存一切的东西,被遮蔽了,就像乌云挡住了月光一样。

云层下面没有光,并不是因为没有月亮,所以要制造光;而是因为月亮被挡住了,所以我们要做的,就是除去干扰。

那句的佛门偈子:

吾有明珠一颗,久被尘劳封锁,
一日尘尽光生,照破山河万朵。

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
古希腊哲学也有这层意思,柏拉图就在《理想国》一书中详细阐述过这个思想,后来凝练成他传授给学生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:

关于世界全部真相的一切知识,
早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大脑中,
我们的学习,
只不过是重新捡起它们而已。

可是对于很多人来说,“人一出生,大脑中就已经储备了一些知识”这个观念,是有点反直觉的。因为刚出生的小孩,确实是啥都不懂啊!

直到20年之前,也就是2000年左右,很多科学家还依旧认为刚出生的大脑是“空白”的。

但是今天,
这个观念已经完全扭转过来了。

02

小孩,其实非常聪明,
他从一出生,就知道很多东西。

当今的科学家们结合了脑神经科学、认知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,还有人工智能领域的仿生学,告诉了我们有关“学习”的新研究进展。

咱们先强调一个关键的原理:
人一出生,不是一张白纸,
有些知识,确实是天生的。

科学家的新认识是:大脑不是白板,小孩刚出生就已经“预装”了很多知识,很多事儿不用专门学,都已经写在基因里了,孩子天生就会。

大家都知道,当一个AI被刚刚创造出来之后,如果我们没有输入任何信息,那它是“一张白纸”,真的是什么都没有,没错吧?

而科学家们在“培养AI去学习”的时候,发现我们和AI学习的方式,真的很不一样。我们,不是白纸。

请试想这么一个场景:
一天,妈妈领着女儿在公园里玩,看到花丛中有一只蝴蝶,妈妈说:“看,蝴蝶!”

就这么一句话,女儿就记住了。
下次她再看见这个会飞的东西,
她就知道这是蝴蝶。
请问,她是怎么学会的呢?

从AI的视角考虑,这可实在是太难了,当你说蝴蝶的时候,眼前其实有各种各样的东西:有花、有树、有叶子、有泥土、有娱乐设施、有空气、有天空、有散步的人和小狗,可孩子是如何知道哪个是蝴蝶的呢?

而且“蝴蝶”,
为什么就一定是个物体呢?

它也有可能是一种颜色、一个动作、一种现象、或者一种性质,也许妈妈的意思完全不是这个意思,可孩子怎么就学会了“蝴蝶”呢?

还有一些更抽象的词,比如“思考、自由、相信”,孩子是怎么学会的呢?

你到底怎么训练,才可以让AI能像孩子一样,识别到“思考、自由”还有“相信”呢?

再比如说椅子,不管是三条腿还是四条腿,什么颜色、什么材质、什么形状,你都知道它是个椅子,因为你抓住了椅子“内在抽象的概念”,你理解“椅子的精髓”究竟是什么。但AI,没有这个能力。
要知道,你从来都不是“从零开始”学什么东西。

03

科学家们还有一个实验特别有意思:

在实验室里,科学家给孩子手里拿一个 —— 他从来都没玩过的玩具,比如一个小恐龙,

然后实验人员对孩子说:“小恐龙”,孩子就知道自己手里这个新玩具原来叫“小恐龙”。

但如果实验人员不是冲着这个孩子说,而是把事先录好的音频,用手机或广播,播放了一句“小恐龙”,那么孩子就不会意识到那个玩具叫小恐龙,也就学不会这个词。

孩子天生就有一种学习机制,可是,AI,难道还会分辨我是站着输入信息,还是躺着输入信息吗?还是它会讲究我的输入法,而有什么取舍呢?

科学家们还发现,婴儿一出生就已经自带一些关于物体、数字、人和语言、光线、声音、危险等的“隐形知识”。

可科学家是怎么知道的呢?婴儿连话都不会说,你不能问他们、更不能考他们……对此,科学家拿婴儿还是有办法的。

个办法是观察眼睛。你如果看到了一个“怪异”的东西,它能让你感到很意外,那么你自然就会注意这个东西,你一定会盯着它多看一会儿 —— 婴儿也是这样。

科学家用仪器跟踪婴儿的眼睛,测量他在“凝视哪个方向”和“凝视时间的长短”,以此来判断婴儿对一件事情的“意外程度”。

对于正常的现象,比如一个小球在地上滚动,它符合基本的物理定律,所以婴儿看几眼之后就不看了,可能他也觉得很无聊吧。

但是如果科学家给他变了个小魔术,比如一个小球突然消失,然后又突然出现,婴儿就会长时间地盯着它看,说明这让他感到了意外!

这就能很好地说明婴儿确实有知识。你必须知道什么是“正常”,才能知道什么是“不正常”。如果这个宝宝能看懂魔术,并感到意外,就说明他知道世界“原本应该如何运行”。

第二个方法是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直接实时扫描大脑的活动。这个技术现在很成熟,而且对人体无害。只要科学家们弄出什么动静,婴儿的大脑就会有明显的相关活动。

我们这里说的婴儿都在一周岁之前,有的甚至是刚出生几个小时就成了实验对象……而你会看到,他们其实非常聪明。

婴儿一出生就已经知道一些“底层的规则与知识”,也就是“元规则(meta-rules)”。

而后把大部分“细化的具体知识”留到出生以后学习,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,因为你不可能事先完全知道到时候能用上哪些知识。这个策略能让我们灵活地适应“新环境”。

这就好比你今天去到了另一个宇宙、一个完全陌生的星球,那里的一切知识,你一点都不知道。但是,你不是空白的,你知道即便是那个完全陌生的世界,也一定有一些“基本的规则”,而你,知道这一点。

学习可能不是“习得”的,
也不是“回忆”的,
而是“验证”的。

04

对于“学习”这个领域,我们知道的实在是太少了,科学也只不过是验证了一小部分,让我们得已略知一二。

可就在20年前,人们都还认为人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,但短短20年后,我们的理解就已经完全翻转过来了,谁知道再过个20年,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?

我们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说:
这是对的,那是错的。

我们可以选择去相信某种观点,但我们真的不知道到底哪个是准确的,以我们现有的科技,也无法去验证。

所以对此我们能有什么样的收获呢?
其实不必太深奥,简单一些便可,
比如:

我们虽然不知道大脑的各种机制,但我们知道:它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高级的东西。

我们每天都在运用,
但可谓是“日用而不知”。

目前为止,所有人类尖端的科技,暂时也根本无法理解我们大脑学习的机制,人类所有的科技也只能拙劣地模仿一下人的学习能力。

可我们似乎每天用这个宝贝在做的却都是一些 —— 水平很低的事情,我们用各种东西麻痹自己的大脑,去追求感官的刺激;即便偶尔运用,也都只是在算计一些利益得失。

这就好比用国宝何尊去装你家的大米,就像用一台超级计算机做四则运算,实在是大材小用了。

我们其实可以运用这种高级的学习能力,去学一些真正重要的知识,并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,

你也许会问:“在这短暂的人生中,什么是真正重要的知识,什么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呢?”

其实这个问题本身,就很重要,
你可以把它,留给自己去思考。

好的,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全部内容
感谢您的阅读,祝您,每天都有收获。
扬州继续教育相关信息
扬州市邗江区宾友成人教育培训中心
注册时间:2021年02月28日
UID:717662
---------- 认证信息 ----------
手机已认证 企业已认证
查看用户主页